“十三五”:看“智慧辽源”建设如何发力

    形成信息资源融合汇聚和安全共享的“智慧城市”运行支撑环境
    打造一批面向民众、企业、政府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
    参与“互联网+”战略下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互换

“十三五”:看“智慧辽源”建设如何发力
本报记者 李艳红

    “智慧辽源”自201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后,2013年1月,辽源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鉴于我市在全国“智慧城市”领域建设中,在机制体制、建设和运营模式、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社会资本引入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及取得的成效,2014年7月,我市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智慧城市”与“信息惠民”双试点,已成为我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展契机。
    “十三五”期间,智慧辽源将具备哪些“智慧”?老百姓又将得到哪些实惠?记者通过与市智慧办相关负责人交谈,得到如下信息——
    “智慧辽源”建设“十三五”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把辽源建设成具有全国示范效应和影响力的现代化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示范城市。
    “智慧辽源”建设“十三五”重点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以建成完善的基础环境支撑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形成精细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以人为本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体系等,采用信息技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层次为重点工作目标。
    步骤一:继续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信息资源融合汇聚和安全共享的“智慧城市”运行支撑环境。具体为通过完善与深化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云计算中心、地理信息系统、智慧政务、智慧城管、平安城市、市民一卡通等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形成资源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智慧城市”运行支撑环境。
    步骤二:结合信息惠民工程,打造一批面向民众、企业、政府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实现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明显提升。具体为通过推进与建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社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项目,构建地区范围内新的城市生态环境,以信息通信为技术手段,繁荣商品信息消费,拉动经济与服务民生共同发展,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社会建设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步骤三:树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体系,以“数据+平台+创新”为核心,完成本地城市的改造与提升的同时,参与“互联网+”战略下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互换。具体为重点推进基于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处理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对本地市场要素的数据信息化,包括消费人口、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地区产出产品种类、商品价格对比、技术、人才需求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加入现有的电商平台或自建电商平台,辅以高效的物流体系,加入到“互联网+”经济建设当中去,借以参与全国范围内信息商品资源的大规模交换,刺激本地生产与消费,实现城市区域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区域信息化新阶段,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步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管理精细化和智慧化,在便民利民惠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