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山 走进绚烂
走进龙山 走进绚烂
——龙山区文化发展工作剪影
孙思萌
作为辽源功能核心区,龙山区委、区政府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开展各项文化工作,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
活动中心歌阵阵,农村广场舞翩翩。文化阵地是老百姓挥洒生活热情、感悟时代发展的重要平台。龙山区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寿山镇、工农乡已全部建成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集图书借阅、报刊杂志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教育培训、排舞健身等活动服务项目于一体的标准文化站,并完成升级改造。全区2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已实现全覆盖。对12个农村文化大院按7000元标准进行提升,配备了秧歌服、音响设备和图书。近两年,龙山区抢抓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机遇。截至2015年年底,共建设完成文化大院小广场9个。
“以前我们这儿经常麻将一桌桌,饭后聚起来唠闲磕,可自从有了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之后,扭大秧歌的、唱二人转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也加入大队伍了!”大良村村民刘凤霞说道。为了能给更多的社区居民、村民搭建起文化活动平台,龙山区努力争取全民健身路径27套、室外体育健身场馆建设项目2个,并为东艺社区、北寿社区新建社区体育场所2个,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为17个社区配建了文化活动中心所需的电脑、桌椅、有源音箱等各种器材、设备。龙山区文化馆2013年底完成各项改造,实现免费开放。3年来,共投入免费开放资金45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62期,培训基层各类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
文化旅游产业结合,特色品牌助推发展。龙山区委、区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琵琶之乡”现已成为辽源的城市名片,2015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琵琶大赛,金琵琶产业园区有序推进。重点抓沙金木雕、博源古玩城、红旗艺校、同创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动辽源同创动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保护开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龙山区现有的手工艺类、民间文学类、民间艺术类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琵琶王”周显顺、“京胡王”李清泉等特色文化传承人,着力打造龙山区特色文化品牌。此外,寿山镇及工农乡分别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特色活动遍地开花,舞出龙山新风貌。2015年5月,龙山区举办“璀璨星光夜,唱响中国梦”辽源市第二届市民艺术节启动仪式文艺晚会,戏曲联唱《国色天香》、舞蹈《校园之花》、杂技表演《滑稽手技》等节目精彩纷呈。“演出真是太精彩了,跟电视里演的相差无几,还有几个民间艺术团体表演的节目,真是赏心悦目。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高水平、高水准的文艺演出。”65岁的王仁堂高兴地说道。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龙山区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农民艺术节、社区汇演、全民健身大赛等大型活动已成为龙山区独有的文化品牌,对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此外,“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文化惠民直通车”活动更是深入人心,切实服务百姓。前往工农乡大良村和寿山镇黑牛村为当地的农民群众“送节目、送图书、送春联、送年画、送全家福”的五送活动让村民们别提多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