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西安县的中药房
张锦春
解放前,在西安县大什街和小什街一带,有1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房,它们是“积盛寿”“长泰祥”“和发祥”“德庆长”“同仁达”“广生堂”和“世一堂”。“长泰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8月,是辽源最早的中药店。这些中药房经营中草药,川广云贵地道药材,兼制丸、散、膏、丹各种饮片和中成药。每家药房都配有2至4名坐堂医(中医),坐诊和出诊为患者治病。积盛寿、长泰祥、和发祥3家中药房是二层楼房,其它7家门前修的是三层楼高的洋门脸(同仁达门上是女儿墙),每家药房大约都有20至40号人。大掌柜的、二掌柜的(兼药师)、账房先生、伙计、压药的、切药的、厨房大师傅,各负其责。因河南人懂医药性味,这些中药房大部分都是河南人开的。那时药房一年一开资,有身金(工资)、辛金(也叫插花,即奖金)。一般伙计身金100元,辛金(插花)每年200元。伙计3年一回家,吃住不要钱,一天出两趟门(上、下闸板,出两次屋子)。每天吃高粱米粥、高粱米干饭、大豆腐。头拨小伙计有萝卜、豆腐汤;二拨大伙计、账房先生、小掌柜的有毛菜;三拨大掌柜的、坐堂先生有肉。那时过年改善生活,一进腊月廿三过小年就换饭、加菜,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恢复正常。每家药房都有锣、鼓、镲,过年随便打,吃冻秋梨、面酸梨不限量,还放鞭炮。有一年同仁达放炮仗,叫伙计老孙海挑一竹竿鞭炮,噼噼啪啪地响,他转着身放,把身上穿的棉袄后脊梁骨烧着了,可地打滚。掌柜的张世英还说:“火烧旺运,同仁达今年能挣钱。”还给老孙海做了一件新棉袄呢。
当年较小的中药房有北门里中医田润周开的“普济药房”中药房,既卖药又坐堂看病。在小什街最东边有中医刘允仁开的“治中药房”,既卖药又行医。
1945年以前,在中药房坐堂的中医有文子英、张香九、王振江、张裕和、曾毓中、郭余九、莫耀文、莫耀武、刘鸣生、苏玉昆、赵宗庆、刘恒春、李维康、刘汉山、王庆增、秦裕昌、徐国华、徐谦、贾绪堂、史仲三等人。1945年至解放初期有李玉奇、王云龙、李紫符、张达山、赵志远、李侠峰、万善同、齐云阶、于紫东、潘守仁、张锦恒、崔九堂、马万益、宋宪章、程连泉、朱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