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中心校——开拓珠心算教育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付晓娇

    葛平、门平、林宇、董香玉、李光宇、赵新萌、刘严红……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名字,但在他们身上却都有着非凡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响亮的名字——寿山中心校珠心算。
    珠心算在寿山中心校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也正是因为这项特色教育,使得很多人知道了寿山中心校,知道了寿山中心校有一群享誉海内外的速算神童。
    说起寿山中心校的珠心算,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80年代中后期—1995年,寿山中心校珠心算以二课堂的形式在部分学生中开展起来,开始了对珠心算实验探索的阶段;1996年—2003年,珠心算实行了全面普及,在整班中进行推广,也使它到了发展提高阶段;2004年—2011年,寿山中心校成为省优秀选手培训基地,在普及的基础上加大对优秀选手的培训力度,开发珠心算的益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珠心算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上有了新进展,达到了全面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为普及提高、纵深发展阶段,寿山中心校在理念上重发展、重创新,在实际操作上重普及、重优秀选手培养、重社会效益、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使寿山中心校珠心算的根基越扎越稳。
    不仅如此,寿山中心校在珠心算管理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在发展大方向上做到了“两个保证”,即保证了珠心算的课程地位,保证了珠心算的普及与拔尖。珠心算由二课堂活动成为了校本课程,比以前更有了课时保障,也扩大了参与学生的范围,推动了珠心算的普及与提高,这是一次质的跨越。
    在教师培训上实施“三层培训”,即普遍培训、重点培训、分层培训。杨庆春老师是寿山中心校的一面旗帜,是全国珠心算优秀教师、全国珠心算高级教练师。学校以杨庆春老师为主讲开展了以班主任为培训对象的普遍培训,并从理念、方法、规律、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让教师在思想上有紧迫感、责任感,在能力上要做到胜任教学与训练。
    在确立课程地位、促进师资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管理责任、研究交流、竞赛激励、考核调整、后勤保障“五个机制”,这五个机制为珠心算的组织管理构建了顺畅的管理体制。寿山中心校以研究与交流活动为支撑,不断进行总结与整合,使得教学与训练更得法,做好了优秀选手的心理疏导、意志磨炼等工作。
    寿山中心校教学大厅的文化墙融入了珠心算文化元素,展示了学校特色教育发展动向,“传承非物质文化,改革珠心算教学”已经成为寿山中心校珠心算的发展新理念。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座具有欧式风格建筑的寿山中心校正以准确的定位、扎实的工作,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全面开拓珠心算这一特色教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