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省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辽源样板”
——我市食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见成效
本报记者 焦红梅
如何改变以往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权责不清、多头管理、重复监管问题,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的局面?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2014年11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推行市区分级管理体制,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将涉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许可、认证和日常监管8大类30项事权一次性下放县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我市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明晰责任——层级监管有新突破
食药监体制改革后,龙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调配大量人员充实到市场监管所,从事食药日常监管的工作人员达到全局人员的50%。同时,在全区19个乡镇社区成立食药监管工作站,形成区、乡(镇)和社区、村三级监管网格,现已发挥作用。按区域划分设立6个便民服务站,使食品药品的监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基本解决了基层一线监管工作没人干、干不了的问题。
结合自身特点,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建立各社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站和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组织签订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按照食品流通和保健品、餐饮和食品小作坊、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颁发许可四条工作主线确定成立三个监管组和一个登记组,科学划分管区,明确职责。主管局长、所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性机制。
重点突出——专项整治有新成效
作为主城区,龙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力量扎实开展了重大节假日前夕和上级安排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食品小作坊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高效完成了辖区内餐饮业户的普查核查工作和食品快检工作计划。同时,先后开展了学校、托幼园(所)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火锅原料、底料和调味料监督检查,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食品加工环节专项整治和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7次,共出动执法车辆14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74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200户次,食品小作坊320户次,餐饮经营单位1393户次,共立案24件,收缴罚没款2.4万元。
2015年,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辖区“四品一械”监管对象进行摸底普查的基础上,先后在节假日重点时段组织开展6次集中检查或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保健品、冷冻肉、口腔义齿和乳制品等11类商品的专项整治活动。2015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256人次,检查食品经营者3925户次,处理食品类投诉10件,检查药品及医疗器械被监管单位156户次,纠治有问题经营者72户,没收超期产品15件,取缔2户。在西安区首届魅力辽源消夏美食节期间,强化措施确保“消夏节”食品安全,按计划抽检药品70个批次。
创新方法——监管工作有新起色
体制改革后,龙山区内所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小型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证均在龙山区食品监管所统一受理、核审、发照,原来由食药监与工商局分管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许可等审批职能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极大方便办事群众。截至目前,共受理接待群众咨向950余次,受理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272户、小型餐饮服务许可证109户、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证30户,举办餐饮从业人员培训22期,培训1000余人。
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建设“阳光厨房”为抓手,分步推进“多层次、全方位、全业态”的“阳光厨房”示范模式建设,积极打造餐饮业社会监督新平台。以点带面,树立“阳光厨房”样板单位;加强宣传,提高对“阳光厨房”的认识;全程监管,确保“阳光厨房”建设质量;借助外力,合力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西安区已创建“阳光厨房”10户,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体制改革一年来,全市食药监系统不断加强培训学习,踏实干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把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关口,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