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审计监督 助推经济发展

——来自市审计局“十二五”期间的报告

    “十二五”期间,市审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第一中心”,突出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积极发挥宏观助推作用。5年来,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464个,查出违规金额183928.5万元,提出审计合理化建议640条,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被市政府采用42 篇,审计信息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1098篇(次)。18个项目获全国和省级优秀项目或表彰项目,这个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公务员集体,全国土地出让金审计优秀项目,全国政府债务审计工作省级优秀案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全省文明单位、全省审计系统先进单位,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政务信息优秀单位,连续4年荣获全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围绕发展大势,着力提升审计作用
    更加关注政策落实。连续2年对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全市涉审单位42个,国家相关政策措施21项,发现相关问题7个,并提出整改建议,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国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在对全市简政放权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有效地促进了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2014年市直共清理减少或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0项,归属市直审批项目由原保留305项减少到213项,减少92项,精减比例达30.16%。
    更加关注权力运行。近3年来,对62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52个部门财务收支审计中,突出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市委和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作为审计重点事项,加强了“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的审计。对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审计调查及时上报市政府,对落实“八项规定”不力、“三公”经费等超标问题,及时责令相关部门整改,确保了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更加关注债务风险。启动审计预警机制,对政府性债务连续5年跟踪监控,查实了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结构、投向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规避偿债和新举债风险提出预警建议,使债务风险保持可控状态。2013年对全市政府性债务审计后,发现风险加大,市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及时制定了《辽源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强化了风险管控;2012年,辽源市局被省审计厅评为全省债务审计先进集体。2013年,被国家审计署评为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公务员集体、被省审计厅评为全国政府债务审计工作省级优秀案卷。
    更加关注政府投资。“十二五”期间,成立了政府投资审计中心,首次实施了工程项目审计,改写了建局以来不能开展工程项目审计的历史。5年来,开展了污水治理、北部城区供水、东辽河治理、地质公园、结核病防治所、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10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对项目资金和工程管理漏洞等及时纠正处理。对我市8万吨/日污水治理工程升级改造项目跟踪审计,发现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金额1100万元,并要求项目单位及时整改,保障了项目资金安全完整和工程质量。
    更加关注民生利益。将民生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加强重点监控和跟踪审计,5年来,计划内已对医疗收费、残疾人保障资金、低保资金、抗灾重建资金、捐助救助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物业维修资金、“暖房子”资金、保障性住房资金、出租车拍卖资金、信访资金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26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和调查,对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相关部门积极整改。如对惠民卡审计调查发现,死亡继续使用、违规办理、冒用惠民卡867人。调查上报后,相关部门逐个社区排查、整改,通过年检和“一卡通”办理,堵塞漏洞,确保了惠民卡真正惠民,也为财政每年减少40余万元损失。对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资金审计中,发现1032户违规获得住房货币补贴、133户违规获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售)的违法违纪行为。审计报告上报市政府,金育辉市长批示:同意审计意见,严格按照审计意见整改,严肃处理存在的问题。审计后,有12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7人被移交检察机关,1076份违规补贴被清退。在社保资金审计中,发现不符合低保条件发放待遇1151人全部停保,对符合保障条件的未纳入社会保险的152人全部办理补保。
    突出聚焦绩效,着力提升审计层次
    “十二五”期间,突出聚焦绩效,促进发挥效益。
    促进专项资金发挥效益。5年来,有侧重地对财政资金及惠农补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环保专项资金、农村泥草房改造资金等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调查,促进资金发挥效益。在对惠民资金审计中,查出违纪案件线索17起,发现17名村干部等虚报冒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及良种补贴资金,并将17名涉案人员移交纪检部门处理。在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资金审计中,通过对全市29个乡镇、861户享受泥草房补助农户审计调查,发现滞拨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等8个方面的问题2230.6万元,审计后,县区、开发区及有关部门及时整改纠正,保障了泥草房改造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国有企业发挥效益。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使用国有资金进行了效益审计。如针对污水处理厂亏损运营问题实施了效益审计,通过深入分析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盈亏损失,查找影响效益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经营管理的审计建议,促进企业增加收入700万元,减少损失浪费1000万元;对公汽公司、龙源公司、客运站3户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查出由于内部管理存在漏洞、财务制度不规范等影响企业效益问题,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经营上的风险提出了整改建议。
    促进问题整改发挥效益。“十二五”期间,通过“回头查”、重点回访,促进了审计整改发挥效益。5年来,对计划内已审计过的395个单位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查”,对90个审计过的重点项目列入项目计划,进行重点审计回访,督促审计决定和审计整改建议的落实。相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意见,审计整改率达85%以上。如应缴未缴财政非税收入8648万元问题,市财政采取措施全部缴入国库;对欠税、漏税问题,地税部门及时清缴入库,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审计整改发挥了效益。
    创新审计方式,着力提升审计效果
    创新审计方式,实施了“审系统、带专题”的审计新方式,即审计一个部门或系统既要审计其全部单位和资金,又要分析部门或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交一份审计专题调查上报市政府,从促进宏观管理方面发挥审计作用。5年来,先后对交通、公用、住建、卫生、教育、民政、林业、公安、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或系统实施审计63次,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向市政府提交了42篇专题审计调查报告,被市政府领导批示批转32篇,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规范了宏观管理。如对民政系统审计中,针对低保资金管理问题,提交了《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调查》,向市政府提出“建立信息平台,与社保、公安、住建、财政、公积金、就业、工商、税务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低保对象核查工作质量建议”。市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2个文件,把“建立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网络,实现申请社会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跨部门核对”,作为2012年度市政府第16项惠民实事落实。
    实施精细管理,着力提升审计质量
    “十二五”期间,对审计工作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编制了《辽源市审计局审计项目实施指南》,明确规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审计进点、实施审计、调查取证、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形成、审计报告评审、征求意见、报告送达、归档立卷、结点验收的实施步骤、具体标准、岗位责任和效率时限等具体要求,将审计项目管理精细到每个具体环节,使审计项目具体实施中有章可循、有具体指导,使审计案卷和审计项目质量逐年攀升。重大审计项目接连获奖。5年来,政府债务、社保资金、养老保险基金、环保资金、再就业资金等18个项目被国家审计署和省审计厅评委优秀审计项目或表彰审计项目。其中社保资金审计项目受国家审计署表彰,全省仅此一项殊荣。《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审计调查》项目,被省社科评为社会科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