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农业欠账怎么补?

    ●“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粗放式、掠夺式的传统耕作方式没有转变

    ●土壤板结,耕地沙化、碱化、退化          ●农村信贷产品利息高、期限短、手续繁杂

“十三五” 农业欠账怎么补?

本报记者 李及肃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虽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在市农委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不足,短时间内很难大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亟待提高,农业生产还不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长期以来的粗放式、掠夺式的传统耕作,大量地投入农药化肥,导致耕地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耕地沙化、碱化、退化;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合作社运转不规范,家庭农场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庭经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靠种粮增收面临困难。
    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足,农民没有有效的抵押物,信贷产品利息高、期限短、手续繁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困难;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不少,但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跨省跨区域的不多,能出口创汇的更少。这些现实问题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爬沟过坎的短板。
    “十三五”期间,影响农业发展的历史欠账怎么补齐?该如何紧紧抓住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千载难逢好机遇?我市坚持把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这是解决历史欠账的四项基本原则。
    让我们共同展望“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体会以下的数字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变化:到202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85亿元,比“十二五”末125亿元增长48%,年均增长8.2%。
    在做优粮食种植业方面,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60%,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阶段水平。绿色有机玉米、水稻、杂粮和豆类发展到100万亩,打造以粮食为主的“源头牌”绿色有机农产品。
    在做强畜牧养殖业方面,扩大标准化养殖规模,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打造30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30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00万只优质肉羊养殖基地、50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基地、30万只梅花鹿养殖基地、100万只大雁养殖基地。
    在做大园艺特产业方面,突出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亿袋,打造10万吨食用菌产业示范区;蔬菜发展到12万亩,其中棚室蔬菜发展到3万亩;柞蚕产量达到3000把,实现产值亿元以上。
    在做精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户,培育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30户,以“十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在做好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新改扩建仓容100万吨,粮食收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络更加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在做实绿色生态农业方面,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标准,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做靓“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打造一批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争创10个省级以上美丽乡村,建设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家庭经营有方、庭院布局美观、环境卫生达标的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在做活农村改革工作方面,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任务,市、县、乡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完善,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村土地面积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壮大,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全覆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同时,重点规划建设(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力争纳入农业部“十三五”重点支持项目。将二级保护区3000公顷(4.5万亩)耕地,建成有机种植示范区;准保护区12405公顷(18.6万亩)耕地,建成农牧循环区;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拟在南部新城)食品加工区;将靠近水源的辽河源镇安平村、居安社区两个节点村镇,打造成生态社区。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还包括组织管理、市场经营、社会服务和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从中外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仍然在农村。”市农委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三五’末期,我市的农业发展将走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前景美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