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气象万千

    【编者按】
    作风,是影响人的思想、左右人的行动的力量之源。干部的作风,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体现,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作风转变,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根本利益的需要。作风转变不是被动而为,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思想根处、内心深处得到净化、接受洗礼,这样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拉进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服务人民群众的所需所难。

    ■机关干部状态
    精神“充电” 服务升级
    本报记者 李艳红
    熟悉讲稿、准备PPT……自打成为西安区首届“青年干部论坛”的主讲人之时起,机关干部杨永亮就一直“沉迷”于其中。与以往参加区里组织的其他活动“分身乏术”不同,杨永亮这次铆足了劲儿,每天早来晚走,脑子里除了讲稿就是PPT画面,先在精神上给自己上足了发条,力争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领导和同事面前。
    同样,在市政务大厅地震局政务服务窗口,机关干部李天海的精神状态与窗口服务的质量息息相关,干净的穿着、和蔼的态度、清晰的表述,李天海在精神状态上做到了与人“为善”、与己“舒服”。“我们窗口的接待量不大,工作散漫的情况偶尔会体现在为民服务当中。自‘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首先在思想上进行了洗礼,端正了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自然‘水涨船高’。”
    年近七旬的市民高淑兰近来在房屋产权交易中心拿到了新房的房照。谈及窗口工作人员的表现,高淑兰说:“先不说服务得有多好,光看到他们充满活力的精气神儿,干净、摆放有序的桌面,我这心里就亮堂。年轻人就得有年轻人的样儿。”
    延伸阅读:
    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部门的“脸面儿”,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当前,辽源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机关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对事上不上心、态度端不端正,在工作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上心了,工作自然做到细致入微;态度端正了,呈现给人的精神状态也是积极向上。相比之作风转变,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前提、是基础、是条件,更是一切行为准则的思想自觉。

    ■警务工作
    沉到基层 百姓点“赞”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在龙山区东艺社区,几年前这里的警务工作是这样的:两名社区民警,1万3千多户居民,由于业务繁忙,警务服务很难下到社区。老百姓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反映,时间长了,大伙积了些“怨气儿”。
    自从全市公安系统社区警务转型升级工作开展以来,市公安局东吉分局东艺警务室转变工作作风,扎根基层,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在保护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社区民警从2人增加至7人,警务室还设在了社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民警,群众满意度直线飙升。东艺社区党委书记曹春红说:“警务室进驻东艺社区以来,警务工作与社区工作深度融合,经常开展群防群治、入户调查,民警与社区居民成了一家人。广大民警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老百姓拍手称快。”
    延伸阅读:
    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警察的职责。如何让自己的职责发挥最大化,让百姓的心放稳,东艺社区警务工作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充分挖掘防范资源,不仅建立了警务室微信平台,还对辖区群众开展政策法律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同时,依托社区组织,和社区密切融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热情服务群众、温情帮扶群众、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举措,让老百姓感觉到:其实,服务就在身边。

    ■社区服务群众 
    “一增”服务 温暖民心
    本报记者 于芯
    2015年11月22日,正值周末,福盛社区居民李广的母亲去世,想要开介绍信的他拨通了社区便民服务热线“0437-3710016”,当值人员谷秀军当即在社区为他办理了相关手续。得知这是社区专门开展的错时延时服务,李广感激地说:“社区便民服务,暖在百姓心坎上。”这只是实现辖区居民服务的无缝隙对接,增加“错时延时”服务项目的一个缩影。2015年,西安区福盛社区改革再涉“深水”,服务百姓本位“回归”。
    社区工作人员倪玉玲说:“社区编排了值班表,工作日和休息日都有延时服务,下班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社区办事儿的‘上班族’居民还真不少。”
    延伸阅读: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细胞”。2015年以来,西安区瞄准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投入社区便民服务,将管理重心下沉、服务工作前移,实现了机构扁平化、服务精细化,将过去“群众要求服务”改为“主动为群众服务”,全心全意投入“角色转变”,在群众享受到便捷服务的同时,敲开了群众的“心门”。近年来,西安区一直都把服务群众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围绕“抓党建、促管理、强服务、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用心服务,用爱沟通,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工作宗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和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真心实意服务群众。

    ■办公作风
    “简约”花开 清风自来
    见习记者 陈博琳
    高档会所冷清了,鲜花条幅没有了,公车私用不见了……“这‘八项规定’是真刀真枪啊,它让社会风气大有改善。”矿务局退休老干部周向群欣慰地说。
    “我从事办公室工作6年了,有了‘八项规定’后,接待任务比以前有明显减少,办公支出有了显著下降。”我市某事业单位办公室人员许晓辉说。从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这些细微之物上可以看出,“八项规定”不仅仅是摆在口头上。例如,在有领导出席的活动上,浩浩荡荡的车队没有了,交通管制不见了。同时,随同人员的数量也进行了压缩;全市各种表彰会、研讨会及各类庆祝活动也日益减少;大型会议不常开了,不仅会议时间缩短了,而且会风会纪朴实严谨,会上空话、套话没有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作风大行“绿色风”,食堂开始了“光盘政策”,卫生间改装了声控灯,办公用纸正反两面双利用,节能又环保……
    延伸阅读:
    我市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指引下,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治理各种歪风邪气,各党员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2015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以“学党章、知规矩、守纪律”为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读书思廉”等活动;市直机关党工委以落实“八项规定”和防范“四风”问题反弹为重点,具体做到“五个坚持”……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八项规定”精神走脑走心,也呈现出对作风转变的态度与决心。

    ■农村治安建设
    镇村之宝 “天眼”上岗
    本报记者 于芯
    “自从这‘天眼’上岗后,村里的发案率下降了。”东辽县白泉镇集贤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库说。2015年初,集贤村被东辽县公安局确定为视频监控社会点建设推进村,全村新增视频监控系统37套、点位323个,实现了121个点位与公安局、派出所、村委会远程监控互联互通。同时,全村50个主要路口、5家养种植大户、12家企业单位、3处人员密集场所、3处重点要害部位也进行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做到了“平安无死角”。
    “有了这个‘电子眼’看着,只要调一调视频记录,所有现场情况一清二楚。前几日来村里流窜盗窃的一个团伙落网,它起了很大作用。”民警张松林说。4组村民田明明说:“自打安装上监控后,小偷一般不太敢到村里下手,预防和震慑的效果可以说非常明显,这‘天眼’探头已成为了村民的镇宅之宝。”
    延伸阅读:
    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最大心愿;安全感和安宁感,是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求。东辽县公安局从群众最切身利益出发,精心构建“群众身边的平安工程”,通过视频监控网全覆盖,打造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震慑打击犯罪,形成一张严密的社会防控网,让群众切实感到平安就在身边、就在眼前,使百姓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报策划 张莹莹 李艳红